|
谢吾师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适时有所创新。这是我跟随了近七年的师傅,在一次与青年律师茶话会上的发言,当被问及如何才能做好律师这个问题时。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算不得什么名言警句,也未必是师傅的原创,但在我看来,却是师傅作为一个执业三十多年的前辈的肺腑之言,如果说做好一名律师有捷径的话,这可以算是一条捷径。 如今回想起来,师傅那句叮嘱,时时萦绕耳畔,虽谈不上是吾日三省,却也另我终身受益。 师傅大名,如雷贯耳,第一次见面,却是之后很久的事了。那年市律师协会拟召开年度律师论坛,论文选题工作交由师傅亲自把关。大家围坐一旁,师傅逐题审查,大家一旁复议。师傅虽未明说,我却从已选题中第一次感到了他对市律师事业发展的那份真诚与踏实。无论他从事律协哪方面的工作,主旨只有一个,保证市律师事业的健康发展,尽力防止市律师事业向一个不健康的方向发展,当然工作是多方面的。作为律师协会的主要领导之一,不据此争取名利,这虽责无旁贷,却又难能可贵。 师傅的如此情怀,不仅仅在律协管理上,在具体案件办理上,也是如此。市政府重点工程纠纷中涉及到一份设备采购合同,如何定性涉及合同两方根本利益,又因涉及招投标,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使得案件处理变得复杂起来。仲裁及双方虽为此争执、讨论激烈,最终却在立足政治站位,通盘考虑政府利益与当事人利益基础上,在各方之间寻找到共识,并妥善处理仲裁个案,体现了律师界在依法治国中的特殊地位,彰显了律师界在保障司法公正方面的特殊功能。这个案件的处理,完全突破了我本人对法律的认知,在关键问题难以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案件各方作为法律界的知名人士和重要力量,能够自觉提高站位,本着服务和保障的价值取向,游走在法律、政治、社会、文化、甚至地方特色等因素之间,为各方寻找共识,期待个案得到妥善处理,这远非单单依靠依法条文所能做到和完成的。由此,我本人也是平生第一次领略法律的魅力,法律人的特殊魅力。 难得的律师情怀,来自做人的清白。市立医院是师傅的顾问单位,几十年如一日,却从不籍此搞例外。师傅的老母亲就医,他伺候左右,排队叫号,却不找人“打招呼”,此事在医院被传为佳话。师傅为人厚道,多予寡取。无论师徒之间,亦或同事相处,更多的是给予,却从不刻意索取或有所求。 师傅本性如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那种,总会在不经意之间,融化了他所接触到的人。记得一次,我被前辈“误会”,他却愿意教我要“让子弹飞”一会,不要强词夺理,时间久了,大家也就知道了。 师傅却又如山有威,做的永远比说的多,你却能感到远见和睿智,被一种成熟的智慧萦绕左右,那是一种呵护,威严,嫣然严父。 有人说过,师傅有文人笔下的大侠之风,不动如山,动如雷霆。似乎办公室正堂上挂着的“仗义人间”也反应了这一点。也有人说,师傅有如婴孩般天真无邪的一面,似乎也能从其少见却又十分开心和烂漫般的爽朗笑声中领略到丝丝清凉。还有人说师傅不像领导,他是如此朴实,害怕掺杂哪怕任何一点的雕饰。 可在我看来,师傅更像是一位“厚积薄发,胸有成竹”的大先生;兵来有将挡,水来有土掩,遇事有谋划,处事不惊变的领导者和侧立江畔“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老夫子。 难得的律师情怀,还来自做事的踏实。未见师傅开坛讲法,著书立传,也未见师傅自诩自吹,甚至不见他印制名片广告。用师傅的话说,“谁还不知道你是律师?”师傅告诫我们,做律师没有捷径,唯有踏踏实实做事,把当事人交给我们的每一个案件踏踏实实办好,然后通过当事人的口口相传做业务,才是律师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我才能有幸看到,师傅的顾问单位多有合作十年二十年的,师傅的当事人多有人老几辈传承接力的。师傅的手机号几十年都不变,也不多,师傅到办公室也从不关门。 固然,师傅办案,绝非全部胜诉打赢官司,也从未见有当事人滋扰生事,却多有类似“精彩,尽意”的称赞,还不失信赖。在我看来,这源于师傅做事有度:我们是代理人,不是决定人,尽可以为当事人提供全面,准确的法律分析,风险提示,不替当事人做决策,不向当事人刻意隐瞒。 “依法规范诚信执业”,从不把这几个字挂在嘴边的人,却实实在在的身体力行着这一切。 名如其人,师傅是律师界一面大旗。其做人有孝、有理、有威,做事有情、有义、有度。聊聊文字,不求准确,只求能表述于一二。不求表达本人感恩情感于丝毫,只求与青年律师们共勉。
京师合肥秦朴律师 2022年9月教师节记于宿州 下一篇法理随笔 |